科研机构风采之 鞍山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

鞍山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



一、简介

鞍山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是在我校集聚众多矢志于古籍整理的文史人才以及饱有积累丰厚的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背景下由智喜君、张士尊等几位学者组建的学术研究机构。组建以来,人员队伍日渐壮大,学术活动日渐活跃,研究方向日渐明晰,取得了不的成绩。近三年来,本研究室在前辈学者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亦有长足的进步,并致力于机构的壮大发展


二、科研成果

古籍整理研究室近三年的科研成果,既有传统研究方向的延续与发展,也有研究机构成员新研究亮点的迸发

首先,以中国东北地域为中心,并兼涉周边经济与文化交往的各类汉文文献,是本研究室重点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尤以明清时期为重点。这一类文献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零散,相关性需要进一步辨识、筛选并适当释读。那么,由苏卫国、张士尊二人合著的《明代辽东珍稀文献解读(第一辑)》是这方面成果的一个代表,该著作于20209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作品历时三年完成,主要整理了出使朝鲜、行经辽东的三位使臣的诗文作品,其中保留了大量未为世人熟知的史料与史事的细节,是传世核心史料的有益补充。同时,研究室成员还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几部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张士尊《辽河航运史与东北经济一体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2月)、张晓明《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21博士论文),均建立对明档及《燕行录》等的文献整理基础之上。还有,苏萍教授《清末民初辽宁民俗视域下家庭母教思想体系建构——以〈辽宁府县志辑〉贤母群像为例》、苏卫国教授《清盛京内务府〈镶黄旗刘二堡户口册〉初探》(以上两文均发表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明代任职辽东官员杂考二则》(《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等也是在耙梳文献与档案材料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晚近地域文化的清理。

其次,研究室成员也基于各自的学术背景在文献整理上作出了多元的成绩。如冯雪冬教授长期致力于宋代笔记的整理与研究,于2020年著成《宋代笔记语言概论》一书,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宋笔记》整理与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还有梁大伟老师发表有《21世纪以来散失海外中文古籍文献的回归工作研究》一文(《出版广角》202023期),对改变“史在他,文归海外”的现实局面并借文献回归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非常切合实际的看法。

此外,2021年,由冯雪冬教授主持的《宋代笔记词汇考论》项目,获得了当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批复,最终成果将指日可待。


三、基础工作的推进与主要活动

以中国东北地域为中心的文献整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瓶颈与困境,主要问题在于原有成果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非常扎实系统,不易超越,而留下来的工作往往细碎庞杂,需要长时间的梳理澄清和提炼。为此,我们作了不少基础工作,起步较早,且一直在向前推进。

其一,依托中国东北区域的基本史料文献,建立以人物、地理、事件编年为中心的数据库。经过逐年积累,数据库结构愈趋合理,数据也日渐丰富。截止目前,核心数据总量逾万,尚在进一步规范完善并充实中。

其二,依托图书馆馆藏档案,持续进行盛京内务府户口册缩微胶片的扫描与整理工作。尤其是2020年夏新购进进口扫描设备以来,工作有了质的提升,不仅在图片加工与编排上愈加规范有序,速度也有了大大的提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完成了50盘的扫描工作,完成了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研究室成员还就其中一些册类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所著成果见上。为加快盛京内务府户口册缩微胶片的扫描与整理工作的进度,我们组织了面向学生的盛京内务府户口册档案资料的宣传讲解,并吸纳部分学生加入到扫描工作的志愿队伍中,因受疫情影响,未能全面展开,本年秋季将视具体情况适时推进。


近期工作进展安排

2020年夏,我校从长远发展考量出发,进行了院系的优化调整,原文学院和社会发展学历史学专业组建人文与传播学院。组建后的人文与传播学院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文史两大学科涵盖历史学、古代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领域,这为古籍整理研究室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将现有科研队伍有效整合,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团队,进行基于古典文献典籍的汉语史研究、文学研究、史学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可能,符合新文科的发展方向。为此,在学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于20216向学校提出了组建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建议,目前正在批复之中。新筹建的古籍整理研究所,除原有的工作重点之外,拟新增文献语言、中国古典文献文学两个研究室,发挥文史两方面人才的优势,争取带来古籍整理研究的新局面。